湖北武汉 - 盘龙城遗址 -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

核心提示:盘龙城遗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盘龙城经济开发区。面积约3.95平方千米。由盘龙城城址、李家嘴遗址、杨家湾遗址、楼子湾遗址、王家嘴遗址、杨家嘴遗址、小嘴遗址、小王家嘴遗址、艾家嘴遗址组成...
湖北-盘龙城遗址-101

盘龙城遗址: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盘龙城经济开发区。面积约3.95平方千米。由盘龙城城址、李家嘴遗址、杨家湾遗址、楼子湾遗址、王家嘴遗址、杨家嘴遗址、小嘴遗址、小王家嘴遗址、艾家嘴遗址组成,为商代在南方建立的重要城址。1954年文物调查时发现,1963年试掘,1974年、1976年湖北省博物馆、北京大学等单位对其进行发掘。20世纪80年代以来,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、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、武汉大学先后在此开展了考古发掘和勘探工作。截至2018年,该遗址累计发掘面积15045平方米。考古勘探面积273.6万平方米。盘龙城城址在遗址群的东南部,为商代文化中心区。盘龙城坐落在府河北岸的台地上,其东面和东北面为盘龙湖,西面和西北面为丘陵岗地,南面为府河。城址平面略呈长方形,南北长约290米,东西宽约260米。城垣夯筑,外坡陡峻,内坡较缓,宽21~22米,残高2.5~3.3米,夯层厚8~10厘米。四垣中部各设有一门。城垣外有宽约14米、深约4米的护城河遗迹,在南部护城河中有桥桩柱穴。城内东北部发现三座前后并列,坐北朝南的大型宫殿基址。已发掘两座,保存有较完整的墙基、柱础、柱洞和阶前散水,平面布局与文献记载的“前朝后寝”相符。其中1号宫殿基址面阔39.8米,进深12.3米,是一座外设回廊、内分四室、木骨泥墙的“茅茨土阶”式高台寝殿建筑;距1号宫殿基址以南13米的2号宫殿基址面阔27.5米,进深10.5米,是一座两侧开门的厅堂式建筑。
 
城外有平民居址、手工作坊遗址及墓地等。主要分布在城外西面的小嘴、楼子湾,北面的杨家湾、杨家嘴,东面的李家嘴,南面的王家嘴。其中小嘴遗址分布有大型铸铜作坊遗迹,文化层厚约0.5~1.5米,发现有铜渣、炉壁、坩埚、砺石等铸铜遗物。李家嘴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,文化层厚约1米,发现有灰坑、墓葬等,是贵族墓的主要集中地。以李家嘴2号墓最为重要,该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,设有腰坑,墓底南北长3.77米,东西宽3.4米,残深1.41米。墓内殉葬3人,随葬器物达77件。杨家湾南坡分布有大型建筑基址和与之同时期的高等级贵族墓葬。其中大型建筑基址F4,东西长约33米、南北宽约9米,其体量大体与盘龙城一号宫殿基址相当。在建筑基址F4周边分布有多座高等级贵族墓葬,如杨家湾M11,该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,墓底南北长2.5米,东西宽1.4米,残深0.5米。随葬器物达57件。杨家湾M17,长方形竖穴土坑墓,墓底南北长2.9米,东西宽1.6米,残深0.74米,随葬器物21件,其中出土的金片绿松石兽面形器、青铜带鋬觚形器、青铜兽面纹牌形器等均属盘龙城遗址首次出土。依据盘龙城遗址各地点出土遗存的文化面貌及年代特征,可将盘龙城聚落中心的变迁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,即以王家嘴为中心的第一阶段,以城址为中心第二阶段和以杨家湾为中心的第三阶段。聚落中心的转移体现出了盘龙城作为一处大型城邑,在夏商时期由初创至鼎盛,直至衰亡的动态发展过程。盘龙城遗址出土铜器有鼎、盂、鬲、簋、爵、觚和钺、镞、戈等,陶器以夹砂灰陶为主,有少量泥质黑皮陶;纹饰有绳纹、方格纹;器形有鼎、鬲、缸、大口尊、豆、瓮勺、长颈壶等。其中,高85厘米的铜大圆鼎、长41厘米的铜夔龙纹钺、长94厘米的玉戈等,都是中国文物中极为罕见的珍品。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  
 
举报
 
更多>同类旅游
推荐图文
推荐旅游
新建-升级-网站-小程序-优惠-烟涛科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