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岳庙位于曲阳县城西部,始建于南北朝北魏宣武帝景明、正始年间(公元500~508年),从汉代至清顺治十七年(公元1660年)前,为历代帝王祭祀北岳恒山之地。
北岳庙规模宏大,主要建筑呈“田”字形,坐北朝南排列于中轴线上,依次有登岳桥、神门(今无)、牌坊(今无)、朝岳门、御香亭、凌霄门、三山门、飞石殿遗址、德宁之殿、后宅门(今无)、望岳亭(今无)、东西昭福门及六座形式不同的碑亭等。据县志载,北岳庙有三门,南门为神门,位于县城的西南角,同时为县城的南门;西门为县城的西门。清顺治十七年改祀北岳于山西浑源后,曲阳北岳庙逐渐荒废,现今保留面积约86710平方米。
雄伟壮观的德宁之殿是北岳庙中的主体建筑,其名取自“以德治国、天下安宁”之意。大殿始建于北魏时期,宋初被契丹人所焚,宋淳化二年重修。元代初年,世祖特旨修北岳庙,至元七年(公元1270年)完工。大殿坐北朝南坐落在高大的台基上,殿前有宽大月台,月台四周有汉白玉栏板和望柱,望柱上雕有姿态各异的石狮,刻工精湛,无一雷同。建筑面阔九间,进深六间,周围施回廊,重檐庑殿绿琉璃瓦剪边顶,高25.6米。平面布局非常符合宋《营造法式》所规定的形制,斗拱及柱额等在用材比例、做法等方面都是按照元代官式建筑规格,规矩、讲究,并保留了很多早期建筑细部处理手法。是我国现存元代最大的木结构建筑,也是五岳祭祀建筑中规格最高的古建筑。
北岳庙德宁之殿东、西两壁保存有唐代画圣吴道子所绘壁画《天宫图》,北山墙背后绘有巨幅彩色壁画《北岳恒山神出巡图》。东、西壁壁画各高8米,长18米,北山墙壁画高8米,长27米,壁画总面积为504平方米。东壁壁画为《云行雨施》,绘有众多天神、地祗,兴云布雨,普降甘霖,为民造福的情形,其中最大的人物高达3.3米。西壁壁画为《万国咸宁》,画的是众天神胜利完成兴云布雨任务后偃旗息鼓、得胜回宫的情景。西壁的飞天神(曲阳鬼)肌肉粗健、相貌狰狞、横枪倒戈、腾空飞奔,为全幅壁画的精华所在。壁画取自道教题材,描绘天地、五岳、四渎之神聚会北岳恒山的故事,人物众多,无一雷同,个个形神兼备,栩栩如生。壁画为铁线描法,画面中上百人物着色浓淡相宜,轻重得当,加上沥粉、贴金的技法,天然矿石色料的应用,使壁画虽历经沧桑仍光彩照人,不失原来的面目。纵观整个画面,似有风行、雷动、雨施之感,如临其境,似画中人,人中画,“吴带当风”之神韵跃然画面之上。
北岳庙壁画画面大、人物大、气派大,为国内罕见,是研究我国壁画的宝贵资料,它填补了我国绘画史吴派的空白,在道教神话故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,也对我国人物画发展及研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北岳庙是雕刻艺术的殿堂,北岳庙内的曲阳县博物馆和德宁之殿西侧的石刻馆内,保存有各个时期的雕品百余件。一件件散发着厚重历史气息的雕品,见证着曲阳雕刻的源远流长,镌刻下民族雕刻文化的绚丽多姿。
北岳庙内保存有碑碣、经幢等200余通(件),自南北朝、北魏、北齐、唐、五代、宋、金、元、明、清和民国各代俱全,跨越1500余年。碑刻内容大多是历代重修北岳庙的记载和祭祀北岳之神的祭文,也有的是用诗词、歌、赋记的观后感。从书体来看,真、草、隶、篆、行各体俱备,见证着汉字演变的进程,是一座书法艺术的宝库,也是河北省最大的碑群之一。其中,久负盛名的四大唐碑《大唐北岳府君碑》、《大唐北岳恒山祠碑》、《大唐北岳神庙碑》、《大唐北岳恒山封安天王之铭并序》是唐碑中的杰作。宋代韩琦和元代赵孟頫的墨宝及明代《大明诏旨碑》、苏轼词碑等弥足珍贵——这些碑刻,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珍品,也是研究北岳庙历史和北岳文化的宝贵资料。
1982年2月23日,北岳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